1980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7年7月入南京气象学院气候教研室任教
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1年6月被聘为教授
2010年1月至4月任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助理
2010年5月至今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
气候模拟及其预测、气候变化、海陆气相互作用
主要项目:
2013-201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降尺度与多模式结合的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概率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研究”
2010.9-2015合作主持973项目 “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第一课题“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规律与机理”
2010-2014主持973项目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气候效应及对策”第五课题
2010.9-2012.12年主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课题“中国多源降水融合产品的检验评估”
2009-2012主持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东亚气候的多尺度特征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
2010-2013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持续性异常气象事件预测业务技术研究”
2009-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降尺度技术的中国未来极端降水变化的预估研究”
2008-2011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冰冻雨雪灾害成险过程分析与区域危险性评估”
2008-2010年主持西南电力设计院委托项目“输电线路覆冰数学模型研究”
论文:
2004年及以前
高国栋, 陆渝蓉, 吴必文, 江志红.地面长波辐射量的计算及云对其影响的初步分析,气象科学,1985,2:77-84
丁裕国, 江志红.气候状态向量在短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气象科学,1989,9(4):369-377
江志红,丁裕国.我国近百年(1881-1980年)总辐射场资料的重建试验,气象科学,1990,10(1):22-31
丁裕国, 江志红.近百年中国总辐射场变化的基本特征,气象科学,1991,11(4):345-354
丁裕国, 江志红.气象场相关结构对EOFs展开稳定性的影响,气象学报,1993,51(4):448-456
丁裕国, 江志红.基于Bayes准则的时间序列判别预报模式,气象学报,1993,51(1):98-102
丁裕国, 江志红.具有门限的一种非线性随机-动力模式,热带气象学报,1993,9(2):97-104
江志红, 丁裕国.近40年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17(1):73-78
江志红, 丁裕国.我国夏半年降水距平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奇异值分解法分析,热带气象学报,1995,11(2):122-141
丁裕国, 江志红.非均匀站网EOFs展开的失真性及其修正,气象学报,1995,53(2):247-253
鞠笑生, 江志红, 戴廷仁.我国日平均气温概率分布的初步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19(2):263-256
江志红, 余锦华, 丁裕国.一种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在台风业务预报评估中的应用,热带气象学报,1996,12(4):365-371
丁裕国, 江志红.SVD方法在气象场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气象学报,1996,54(3):365-372
Ding Yuguo,Jiang Zhihong .STUDY ON CANONICAL AUTOREGRESSION PREDICTION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 FIELDS,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96,10(1):41-51
江志红, 丁裕国, 金莲姬.中国近百年气温场变化成因的统计诊断分析,应用气象学报,1997,8(2):175-185
江志红, 丁裕国, 宋桂英.黄淮流域夏半年旱涝概率时空分布的研究,自然灾害学报,1998,7(1):94-104
丁裕国, 江志红, 朱艳峰.Nino海区SSTA短期气候预测模型试验,热带气象学报,1998,14(4):289-296
江志红, 丁裕国.奇异谱分析的广义性及其应用特色,气象学报,1998,56(6):736-745
丁裕国, 金莲姬, 江志红.近百年江苏中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趋势及其变化率估计,气象科学,1998,18(3):248-255
江志红, 丁裕国.近35年江苏沿海气温变化对北半球增暖的响应,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21(4):743-749
Ding Yuguo,Jiang Zhihong.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SA and MESA with Both Applicatio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8,15(4):541-552
丁裕国, 江志红, 施能, 朱艳峰.奇异交叉谱分析及其在气候诊断中的应用,大气科学,1999,23(1):91-100
江志红, 丁裕国, 周学锋, 杨建平, 曾光善.一种气候分析服务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1):75-81
江志红, 丁裕国, 屠其璞.基于PC-CCA方法的气象场资料插补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2):141-148
江志红, 丁裕国, 屠其璞.气象场序列几种插补方案的对比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3):352-359
江志红, 丁裕国, 周琴芳.用于ENSO预测的一种广义典型混合回归模式及其预报试验,热带气象学报,1999,15(4):322-320
江志红, 丁裕国.近百年上海气候变暖过程的再认识——平均温度与最低、最高温度的对比,应用气象学报,1999,10(2):151-158
丁裕国, 江志红.中国近50年严冬和冷夏演变趋势与区划,应用气象学报,1999,10:89-96
江志红, 丁裕国, 屠其璞.中国近50年冬夏季极端气温场的年代际空间型态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应用气象学报,1999,10:97-103
Ding Yuguo, Jiang Zhihong,Zhu Yanfeng.EXPERIMENTS WITH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MODELS ON SSTA OVER THE NINO OCEANIC REGION,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1999,5(1):1-8
Jiang Zhihong, Ding Yuguo,Zai Panmao. A GENERALIZED CANONICAL MIXED REGRESSION MODEL FOR ENSO PREDICTION WITH ITS EXPELMENT,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1999,5(2):189-198
江志红, 屠其璞, 施能.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诊断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0,15(3):342-347
余锦华, 丁裕国, 江志红.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奇异谱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4):586-593
江志红,屠其璞.国外有关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地球科学进展, 2001,16 (4):569-573.
江志红,屠其璞.施能.多窗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全球变暖研究中的应用,气象学报, 2001,59(4):480-490
江志红, 屠其璞.20世纪全球表面温度场序列的插补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1):26-36
吴胜安, 江志红, 屠其璞.近44a中国冬夏气温变率及其对区域变暖性的影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6):830-836
江志红, 张强, 屠其璞, 陈星.南北半球平均温度年代际振荡的非均衡性及其对变暖显著性的影响,热带气象学报,2003,19(2):122-136
张雪梅, 江志红, 姬菊枝, 兰博文, 郭家林.城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模型预测试验,气象科技,2004,32(6):438-443
江志红,李建平,屠其璞.20世纪全球温度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的区域特征,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28(4):545-558
穆松宁, 江志红, 闵锦忠, 吴胜安, 周广庆.ENSO对黑潮海区风应力异常影响的初步探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2):258-266
JIANG Zhi-hong,ZHANG Qiang,TU Qi-pu,CHEN Xing. DIFFERENCES OF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 BETWEEN MEAN TEMPERATURE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WARMING SIGNAL,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4,10(1):53-68
2005年
刘晓东, 江志红, 罗树如等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3):352-359
马占山,张强,朱蓉,江志红.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征及滑坡与降水关系,山地学报,2005,23(3):319-326
吴胜安, 江志红, 刘志雄,穆松宁.中国夏季降水与太平洋SSTA年代际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热带气象学报,2005,21(2):154-162.
2006年
曲金华, 江志红, 谭桂容, 孙力.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地理科学,2006,26(5):557-563
何金海, 吴志伟, 江志红, 苗春生, 韩桂荣.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对梅雨的影响,科学通报,2006,51(23):2803-2809
杨金虎, 江志红, 魏锋, 吴胜安.近45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低温的变化及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干旱区地理,2006,29(5):625-631
吴志伟, 李建平, 何金海, 江志红.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科学通报,2006,51(14):1717-1724
蒋国兴, 江志红, 金龙, 何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8):266-273
吴志伟, 何金海, 李建平, 江志红.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及其异常年海气特征分析,大气科学,2006,30(4):570-577
江志红, 何金海, 李建平等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地理学报,2006,61(7):675-686
吴胜安, 张永领, 江志红.非汛期影响海南热带气旋的活动变化特征,热带气象学报,2006,22(3):301-307
吴志伟, 江志红, 何金海.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大气科学,2006,30(3):393-401
程智, 江志红, 刘晓东, 李爱华.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的垂直结构及传播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3):297-304
刘聪, 秦伟良, 江志红.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设计基本风速及其置信限计算,东南大学学报,2006,36(2):331-334
刘聪,黄世成, 朱安祥, 江志红.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设计风速的计算与分析,,2006,17(1):44-51
2007年
李红军, 江志红, 魏文寿.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地理科学,2007,27(6),801-807
吴志伟, 李建平, 何金海, 江志红, 竺夏英.正常季风年华南夏季“旱涝并存、旱涝急转”之气候统计特征,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2):1665-1671
蔡敏, 丁裕国, 江志红.L-矩估计方法在极端降水研究中的应用,气象科学,2007,27(6):597-603
刘吉逢, 丁裕国, 江志红.全球变暖加剧对极端气候概率影响的初步探讨,高原气象,2007,26(4):837-842
江志红,丁裕国,陈威霖.21世纪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预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4):201-206
王越, 江志红, 张强, 栗珂, 肖科丽.基于Palmer湿润指数的旱涝指标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30(3):383-389
李伟, 李庆祥, 江志红.用Kriging方法对中国历史气温数据插值可行性讨论,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2):246-252
李爱华, 江志红.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30(2):186-193
王新敏, 江志红, 翟盘茂等.蒙古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研究,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1):35-38
蔡敏, 丁裕国, 江志红.我国东部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其概率特征,高原气象, 2007,26(2):309-318
高建芸, 江志红,游立军,张容焱.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应用气象学报, 2007,18(2):211-217.
吕军,江志红.南京和镇江最高水位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利用降水的统计分析,气象科学, 2007,27(1): 82-87
杨金虎, 江志红,杨启国,孙旭英,姚玉璧.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中国沙漠, 2007,27(2):320-325
王冀, 江志红, 张海东, 娄德君.1957-2000年东北地区春季极端气温变化及其与北极涛动的关系,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3(1):41-45
2008年
彭江良, 吴息, 江志红, 刘红年.南京冬季城、郊近地面湍流特征的对比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6):871-878
汪婷,吴息, 江志红,黄世成.自动站风能参数的短序列订正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应用气象学报, 2008,19(5):547-553
程炳岩, 丁裕国, 张金铃, 江志红.广义帕雷托分布在重庆暴雨强降水研究中的应用,,2008,27(5):1004-1009
王冀, 江志红.1960—2005年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气象科学,2008,28(4):384-388
王冀, 江志红, 丁裕国, 张金玲, 张霞.21世纪中国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情况预估,资源科学,2008,30(7):1084-1092
王越,江志红.用Palmer湿润指数作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旱涝评估,应用气象学报,2008,19(3):342-349
吕军, 江志红, 张静, 钱君龙.天目山树轮碳同位素与周边地区旱涝变化关系的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3):389-394
江志红,张霞, 王冀.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地理研究,2008,27(4),787-789.
高建芸, 张秀芝,江志红, 游立军.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海洋学报,2008,30(3):35-47
乔丽, 江志红, 李青.Palmer干旱指数与降水距平在陕西对比应用,陕西气象,2008,10(2):9-12
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陈彦山.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1):75-83
江志红,黄群,李庆祥.近50年中国降水序列均一性检验与订正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1),68-79
李庆祥,江志红,黄群,游泳.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资料的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试验,应用气象学报,2008,19(2):219-226
张艳梅, 江志红, 王冀, 刘毅.贵州夏季暴雨的气候特征,气象变化研究进展,2008,4(3):182-186
杨金虎,江志红,白虎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高原气象,2008,27(2):331-337
李红军,江志红,刘新春.阿克苏河径流变化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关系,地理学报. 2008,63(5):491-501
王冀,江志红,宋洁,丁裕国.基于全球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指数模拟的评估,地理学报, 2008,63(3):227-236
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白虎志.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应用气象学报, 2008,19(1):111-115
彭江良, 吴息, 江志红, 刘红年.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气象科学,2008,28(1):21-29
吴林荣, 江志红, 鲁渊平, 杜继稳, 乔丽, 刘海军.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陕西气象,2008,18(1):18-21
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张小明.中国西北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中国沙漠,2008,28(1):178-184
赵彦厂, 江志红, 吴息.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江苏省风能评估试验,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1):75-82
Ding Yuguo, Cheng Bingyan, Jiang Zhihong.A Newly-Discovered GPD-GEV Relationship Together with Comparing Their Model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Summer,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8,25(3):507-516
2009年
张雪梅, 江志红.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热带气象学报,2009,25(6):733-739
江志红,杨金虎.春季印度洋SSTA对夏季中国西北东部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研究,热带气象学报,2009,荣誉:
2011年“输电线路覆冰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010年“吉林省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及其准确性验证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区域气候变化诊断及其预测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物理成因及其预测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8年“多元分析及短期气候异常诊断预测理论方法的研究”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气候变化的统计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Doctorate Candidates
Gender : Female
School/Department :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保密办公室
Discipline:Atmospheric Sciences
Academic Honor: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The Last Update Ti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