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zhuguoyin
电子邮箱: 003251@nuist.edu.cn
所在单位:化学与材料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逸夫楼S101
联系方式:zhuguoyin2008@126.com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职称:副教授
在职信息:在岗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硕士生导师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箱 : gyzhu@nuist.edu.cn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朱国银,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从金钟教授。2018年-202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陈擎教授。2020年10月起,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先后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Energy Letter, ACS Nano, Nano Toda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0余篇(含共同一作),撰写英文专著一章节。总他引次数超过12000次,h指数达56。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地平线奖(RSC Horizontal Award)、江苏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双创博士、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四项,担任Flexmat杂志的青年编委,获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指导学生获得荣誉:
2024年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卢严钦鹏团队);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江苏省二等奖,(陈梦翔团队);
2024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一等奖,(陈梦翔团队);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包玉雯);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省级:张钦扬);
“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卢严钦鹏团队);
2023年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张宏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项,(国家级:卢严钦鹏、校级:陈梦翔);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卢严钦鹏团队);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卢严钦鹏团队);
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二等奖,(陈梦翔团队);
“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卢严钦鹏团队);
2022年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三等奖,(研究生:张宏程,鲁景琪,侯亚楠);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史可心团队);
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
1、Yanqinpeng Lu, Mengxiang Chen, Guoyin Zhu*, Yizhou Zhang*.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Integrated Solar Cell-Energy Storage Systems, Nanoscale, 2024,16, 8778-8790 (SCI)
Google学术主页: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hl=zh-CN&user=rcPDPmoAAAAJ&view_op=list_works&sortby=pubdate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生物与柔性电子研究团队
团队介绍:团队骨干:
董晓臣、张一洲、董升阳、张抗、朱国银、欧昌金、高凡、刘品。
A.柔性电子(Flexible Electronics)
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无机或有机无机复合(杂化)材料沉积于柔性基底上形成以电路为代表的电子(光电子、光子)元器件及其集成系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与技术。柔性电子器件本身具有可变形、便携式、质量轻、可穿戴等特性。同时,柔性电子器件将实现人机深度融合与交互,例如在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方面解决“卡脖子”问题。本研究领域以柔性材料为基础、柔性电子器件为平台、光电技术应用为核心,是将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光学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等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上形成的颠覆性科学技术。
B.生物光电子(Biological Photoelectronics)
生物光电子学是一门由生物学、光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相互渗透行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该领域的发展对于生物医学、光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是当今国际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方向同时涉及了生物学、光学、材料学、电子学、化学等多个领域。该研究领域包括探索多功能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聚集态-性质-功能的关系,开发新型的有机近红外有机光诊疗纳米材料,利用功能性纳米材料来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如有机近红外一/二区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光诊疗性质研究、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诊疗材及其抗肿瘤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