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9 |
- 基本信息
- 个人简介
- 近期主要论著
- 近期科研项目
-
姓 名: 高庆九
出生年月: 1969年5月
国 籍: 中国
性 别: 女
导 师: 管兆勇教授
职 称: 教授
最高学历: 博士
所属专业: 气象学
所属系部: 天气学系
毕业院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方向: 极端事件,资料评估
办公地点: 气象楼615室
邮 箱: gaoqj@nuist.edu.cn
主讲课程: 天气学原理,天气学诊断分析,中国天气,天气分析,专业英语等
主要研究领域: 极端温度事件研究,季节内振荡,资料评估
教育背景:
2005.9-2013.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学 理学博士 2000.9-2003.6 南京气象学院 气象学 理学硕士 1988.9-1992.6 南京气象学院 天气动力学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8.7-至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教授 2014.3-2015.3 美国夏威夷大学 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07.7-2018.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副教授/系主任 2000.9-2007.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讲师/支部书记 1999.9-2000.8 南京气象学院外语系 办公室副主任 1992.6-1999.9 南京气象学院 基础科学系 教学/科研秘书
学术兼职: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大气科学》《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大气科学学报》等刊物的评审专家
荣誉获奖:
2021年 《天气学原理》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第二 2020年“天气学原理”全国气象教学团队,第三 2020年“天气学原理”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第二 2018年《天气学原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爱课程),主讲教师 2014年《天气学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主讲教师 2013年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天气学原理)主讲教师 2013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气学课程的分类多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气象科技英语研究及教学实践) 2010年 湖北省气象学会大气探测、通信与信息技术交流二等奖 2008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教学奖励一等奖 2006年 国家级一类精品课程“天气学原理”主讲教师 2006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6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三等奖 2006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级精品课程(“天气学)主讲教师 2002年 获优秀班主任
Yang, Ming,Qingjiu Gao, Tim Li. 2025. Causes of Winter Persistent Extreme Cold Even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dv. Atmos. Sci., 42(4): 780-793. DOI: 10.1007/s00376-024-4060-7
王辰, 高庆九, 徐祺辉, 等.2024.冬季东北冷涡多尺度特征及其季节内振荡对东北-华北地区极端低温的影响(online),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411.24078
陈姝宜, 高庆九, 谭桂容, 等.2024. CRA40 再分析资料在“21·7”极端强降水研究中适用性评估. 气象科学, 44(1): 82-93.
Li, Y.; Gao, Q.; You, Q.; Yue, Y. 2023.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Features of the Two Types of Persistent High Temperature Events over Jiangnan Region. Atmosphere 14, 185. https://doi.org/10.3390/ atmos14010185
Gao, Q.; Zhang, Z.; Zhu, Y.; Chen, S. 2022. Analysi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Features of Winter Cold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Southern China. Atmosphere 13, 1603. https://doi.org/10.3390/atmos13101603
Gao, Q.; Wang, L.; Li, Y.;Wang, Y. 2022. Intra-Seasonal Features of Winter Extreme Cold Events in Northeast–North China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irculation Systems in Mid-High Latitude. Atmosphere,13, 1425. https://doi.org/10.3390/atmos13091425
雷蕾, 徐邦琪, 高庆九, 等. 20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长江流域夏季日最高温度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 大气科学学报, 45( 6) : 835-849.
Gao qingjiu, Li yan, Han tongxin. 2021. Intra-seasonal Features of an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vent in 2011 in Eastern China and It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7(4): 437-446
余汶樯,高庆九*.2020.1996年冬季一次南方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分析及诊断.大气科学. 44(2): 257-268
高庆九,尤琦.2019.我国江南夏季极端高温季节内变化特征初探.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8(07),1682-1690 DOI:10.11870/cjlyzyyhj201907018
高庆九,余汶樯,周小艳.2018. 基于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中国低温阈值变化特征研究.大气科学学报.41(3):308-317
饶建,高庆九,贾建颖,郭栋. 2018. 锋面坡度公式的教学实践与总结:1.课程结构与预备知识点.教育教学论坛.31:197-198
高庆九,周小艳.2017.中国冬季最低气温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气象科学. 37(3):368-375.
张婷,高庆九*,孙玉婷.2017. 不同时间尺度下中国东部夏季最高温度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高原气象,36( 2) : 468-479.
王志毅,高庆九,胡邦辉,孙玉婷. 2017.近50 a 江淮地区梅雨期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大气科学学报,40( 1) : 48-60.
Qingjiu Gaoa, Yuting Sunb, Qinglong You, 2016.The northward shift of Meiyu rain belt and its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rainfall intensity changes and the Pacific-Japan pattern.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76:52-62
Qingjiu Gaoa, Yuting Sun, 2016. Changes in water vapor transport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after 2000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dian ocean SST and Pacific-Japan pattern.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76:141-153
姚静,高庆九,俞小鼎,李萍云. 2016. 陕西一次重致灾强对流天气机理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44(9):221-226,245.
张曼,许小峰,闵锦忠,高庆九. 2015. 中高纬度大气低频模态研究进展.气象科学,35(6):799-806.
颜玉倩,高庆九,朱克云,张杰. 2015.北半球夏季地表潜热通量时空分布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30(5):498-504
李嵩,高庆九,王冀,苏丽欣. 2014. 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吉林气象,(2):11-16
孙玉婷,高庆九,闵锦忠. 2013.再分析温度资料与西藏地区冬夏季观测气温的比较, 高原气象,32(4): 909-920.
郭晋,高庆九,任振和.2013. 绩效管理理念在气象部门的应用,沙漠与绿洲气象.7(3):70-74
高庆九,张荣,管兆勇.2012.近50a 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大气科学学报, 35(4) : 448-457.
徐琼芳,高庆九,胡进甫,胡绪焕. 2011.潜江站迁站前后气候资料的均一性检验,高原气象,30(6):1709-1715.
徐琼芳,高庆九*,石燕,潘洪祥. 2011.基于EOF方法的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中国农业气象,32(4): 507-513.
徐琼芳,高庆九,阮文初.2011. 用EOF方法分析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气象研究与应用,32(s2):185-189
徐琼芳,高庆九.2011.日照迹线位置移动原理和软件设计,气象科技,39(2):207-211
张玛,高庆九,蒋薇. 2011. 2009年夏季中国高温分析,气象科学, 31(5):582-590.
高庆九,宋耀明, 周顺武. 2011.《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1. 24(6)
高庆九,管兆勇,蔡佳熙,闵锦忠. 2010.两种再分析资料中夏季地表气温与中国测站资料的差异, 大气科学,34 (4):471-482.
高庆九,管兆勇,蔡佳熙. 2010.中国东部夏季气压气候变率:测站资料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气候与环境研究,15 (4):491-503
蔡佳熙,管兆勇,高庆九,林昕,钱代丽. 2010. Summertim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their related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4):581-598
蔡佳熙,管兆勇,高庆九,林昕,钱代丽. 2009.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与东半球环流异常,地理学报, 64(3):289-302
Min Jinzhong, Zhou Qiulin, Liu Na, Gao Qingjiu, Guan Zhaoyong. 2008.Teleconnection Mode between IOD and Northern Hemisphere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its Mechanism,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100(1-4):207-215.
Pan Ao-da, Sun Zhao-bo,Du Ning-zhu, Gao Qingjiu. 2008. Summer Rain Band Pattern in Mid-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Its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Proc. of SPIE, Vol. 708311:1-11.
GAO Qing-jiu,Guan Zhaoyong,Du Ningzhu,Hu Ting. 2008.Comparison of in Situ Station Data and Reanalysis Data in winter and Summer Temperature in China,Proc. of SPIE,Vol. 708313:1-12.
施春华,高庆九,李忠贤. 2008.《流体力学》连续方程推导的巧方法.气象教育与科技, 2:9-13.
GAO Qing-jiu, HAO Li-sheng, MIN Jin-zhong, Ren Zhenhe. 2007.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Proc. of SPIE, Vol. 66791P:1-10.
高庆九,郝立生,闵锦忠.2006.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大气环流异常,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42(6):590-601
高庆九,李宏江,闵锦忠. 2006.跨区域人工影响暴雨强度的数值模拟Ⅰ:条件分析及增雨模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6):790-798
周晓兰,高庆九,邓自旺,陈海山.2006. 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9(2):196-202
高庆九,王黎娟. 2006.《天气学分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体会. 气象教育与科技,29(4):14-18.
刘引鸽,缪启龙,高庆九.2005.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气象科学,25(1):84-89
闵锦忠,孙照渤,高庆九,邓自旺.2005.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 Ⅱ.年际变化的模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8(6): 721-729
闵锦忠,周振波,彭霞云,高庆九. 2005.扩展VAP对单多普勒雷达径向风的反演及质量控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6):590-602
闵锦忠,孙照渤,曾 刚,高庆九.2005.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Ⅰ.一种新的再分析同步耦合方案,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8(5):601-608
高庆九,屠其璞.2003. 20世纪70年代前后北太平洋海温场气候特征的比较,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6(2):243-251
王善华,黄莳,高庆九. 1994. 1991年梅雨期暴雨中两种尺度系统间位势转换的分析.气象科学,14(4):336-343
参编论著和教材部分章节
中国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 气象出版社 2012
大气科学概论 气象出版社 2012
近期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季节内振荡对我国南方冬季持续性极端低温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2021.1-2024.12 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30 天极端天气过程可预报性及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之课题4:《10~30天极端天气过程动力–统计预报方法研究》,批准号:2018YFC1505804,2018/12-2021/11,骨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季风区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研究中多种再分析资料适用性评估”,2015-2018,项目负责人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ENSO循环与北半球环状模异常对我国冬季异常天气的影响”,2008-2010,项目负责人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华东地区夏季异常高温的形成与低纬度热力强迫关系的研究”,2008-2010,项目负责人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热带和中高纬季节内振荡的动力机理及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2015-2019,参研
科技部行业专项目“WRF-EnSRF四维同化业务预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08-2010,参研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2008-2011,参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概率预报框架的灾害性风暴数值预报研究”,2009-2010参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风暴尺度集合预报误差增长机制及初始扰动方法研究”,2010-2012,参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平流层降温对臭氧的动力及化学反馈”,2008-2010,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