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

77

  • 研究员
  • 性别:男
  • 所在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访问量:0000009612

开通时间:2021.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1.10.19

个人简介

姜彤,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二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气象科技领军人才。IPCC AR5    AR6 “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第二、三、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极端事件和风险管理与适应评估报告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首席作者。主编出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方法8区域/流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先后担任Atmospheric Research, Climate Services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Quaternary International4本国际杂志的副主编。

长期从事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热带气旋等极端气候事件的识别与影响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及适应对策研究。组织建立中国气象灾害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业务体系。2010-2014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中的季风区陆地水循环要素演变规律分析与成因辨识研究,通过对中国陆地水文循环的检测研究更新了中国东部季风区与主要流域陆-气系统的水量平衡及其年代际演变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出了季风区陆地水循环格局和水资源情势演变的完整框架,揭示了温室气体排放、自然强迫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对中国水资源变化的相对贡献。2012-2016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区域适应性研究,基于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预估数据,创立极端事件强度-面积-持续时间三维识别模型,结合敏感性地域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自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和重大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考虑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和财富积累等因素对直接经济损失的作用,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特征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逐年变化,评估了承灾体对各种灾害的暴露度、脆弱性,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社会经济脆弱性时空变异规律。2016-2019主持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台风灾害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损失风险评估。该项目依据不同排放情景(RCPs)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台风气象要素(频数、大风和强降水的强度、范围),结合SSPs人口和经济变化,开展台风影响和损失风险评估,估算中国未来台风(大风、强降水)的潜在损失。

5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PNASESSDBAMSEatrh’s   Future,中国科学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成果被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多次引用,共计他引近600次。出版专著20余部(篇);获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2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主持项目

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A0603701,全球气候系统能量与水循环时空演变及其成因辨识,2017-072022-06564万元,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661144027,中国和巴基斯坦山地流域径流组成预估及归因研究,2016-112019-10242万元,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1494,台风灾害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损失风险评估,2016-012019-1263万元,结题,主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428400,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课题--季风区陆地水循环要素演变规律分析与成因辨识,2010-012014-08466万,结题,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40911130506,海河和鄱阳湖流域气候极端值变化趋势评价和比较,2010-012012-1245万元,已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1406,气象灾害风险分担和转移的机制研究,2012-012015-1265万元,结题,主持

 

重要奖项

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时空演变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1/5)

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8/15)

气候变化影响的多尺度与跨领域综合研究.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8   (1/5)

极端旱涝灾害及其影响长期预估关键技术.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1/14)

气象信息网格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6/9)

 

5篇代表作

1Tong Jiang#; Buda Su#;   Jinlong Huang#; Jianqing Zhai; Jun Xia; Hui Tao; Yanjun Wang;   Hemin Sun; Yong Luo; Liping Zhang; Guojie Wang; Chesheng Zhan; Ming Xiong; Zbigniew   WKundzewicz *; Each 0.5°C of warming increases annual   flood losses in China by more than 60 billion USD.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20, 101(8): E1464–E1474.

2姜彤景丞王艳君翟建青曹丽格徐新武于德永苏布达*; SSPs路径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50:1-10, doi :10.1360/SSTe-2019-0158.

3Buda Su#; Jinlong Huang#Sanjit Kumar Mondal; Jianqing Zhai*; Yanjun Wang;   Shanshan Wen; Mianni Gao; Yanran Lv; Shan Jiang; Tong Jiang*; Aiwei Li; Insight from CMIP6 SSP-RCP   scenarios for future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Atmospheric Research, 2021, 250: 105375

4Buda Su#; Jinglong Huang#; Thomas   Fischer; Yanjun Wang; Zbigniew WKundzewicz*; Jianqing Zhai; Hemin Sun; Anqian Wang;   Xiaofan Zeng; Guojie Wang; Hui Tao ; Marco Gemmer; Xiucang Li; Tong Jiang*; Drought losses in China   might double between the 1.5°C and 2°C warm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115(42): 10600-10605

5Yanjun Wang#; Anqian Wang#; Jianqing   Zhai#; Hui Tao; Tong Jiang*;   Buda Su*; Jun Yang; Guojie Wang; Qiyong Liu; Chao Gao; Zbigniew W Kundzewicz;   Ningjin Zhan; Zhiqiang Feng; Thomas Fischer*; Tens of thousands additional   deaths annually in cities of China between 1.5°C and 2.0 °C warm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3376


教育经历


北京大学       地理学       大学本科毕业       理学学士


德国吉森大学       地理学       博士研究生毕业       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       无       硕士研究生毕业       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