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明,男,1966年11月生,江苏海安人,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一、学习经历
1988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94年8曰起,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兼任学科秘书、教研室主任,1997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5月晋升教授。
2008年5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推荐,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担任语言文化学院院长(2010—2014年兼任院党委书记),2017年底辞去行政职务,专心教学科研
三、学术成果
(一)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书帕”含义的演变与《金瓶梅词话》的成书年代,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内心世界,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汉代“小说家”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晚明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转移与小说风格的演变,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气候变化视野下的《山海经》神话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6. 试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7.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8.吴敬梓在南京修先贤祠再考,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9.儒林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4期
10.《西游记》“游戏”背后的深层内涵,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11.《水浒传》梁山聚义的原因、性质、结局及其他,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2.《三国演义》:政治道德与社会理想的崩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3.欲望的无望挣扎,艺术百家,2003年第4期
14.晚明通俗小说刊工考略,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15.程晋芳《儒林外史》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6.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与小说文体的形成,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1期
17.吴伟业与王时敏父子交游考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8.计东《上太仓吴祭酒书》若干史实考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9.儒商精神的文化解析,光明日报,2009年4月8日
20.气候灾异与吴嘉纪诗歌风格的形成,阅江学刊,2009年第3期
21.吴伟业与阮大铖交游考论,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2.海潮灾害与范公堤的修筑,阅江学刊,2010年第3期
23.吴伟业与复社关系考论,江海学刊,2010年第6期
24.气象与文学研究(主持人的话),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5.论明清易代与气候变化之关系,学海,2011年第5期
26.文人政治品格与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关系初探,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27.诗人徐巨源之死与清初遗民生存环境论略,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28. 科普视阈下中国古代俗文学独特价值研究,科普研究,2018年第3期
29. 科技史视域下《聊斋志异》的独特价值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30. 科技史视野下百年中国共产党涉农公文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31. 科技史视域下《松隐漫录》女性形象探析,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3期
32. 吴伟业考论,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封面文章)
33. 文学地理学视域中《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空间比较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二)出版著作:
1. 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合著,排名第三,获得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 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独著
3. 石点头校注,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独著
4. 气象科普体系建构研究,气象出版社,2016年,合著,排名第一
5. 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合著,排名第一
6. 儒林外史研究史,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年,合著,排名第二
7. 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与叙事结构,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年,合著,排名第二
8. 小说与道德理想,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合著,排名第二
9. 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合著,排名第三
10.三国演义校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独著
11.施公全案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合著,排名第三
12. 大学语文(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主编
13. 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气象出版社,2021年,合著,排名第一
(三)主持项目
1.气象科普体系建构研究,2013—2017年,GYHY201306064,科技部,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110万,主持人
2.儒林外史研究史,2003—2005年,国家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5.5万,主持人
3.17世纪太湖流域文学与气候关系研究,2011—2015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万,主持人
4. 吴伟业传,3019—2021年,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文脉专项一般项目:19WMB002,6万,主持人
5.中国气象台站史研究,2014—2016年,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万,主持人
6.中国气象教育史研究,2015—2017年,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万,主持人
7.气象历史文献研究,2011—2014年,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万,主持人
8.气象科技史研究,2012—2014年,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万,主持人
9.中国气象人精神境界探析,2008—2010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规划项目,2万,主持人
10.中国古代应对气象变化研究,2012—2013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规划项目,1万,主持人
11.日本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对于我国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借鉴研究,2014—2015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规划项目,2万,主持人
12.中国气象事业近现代化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16—2018年,30万,主持人
(四)学术兼职
1.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中国气象学会史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中国儒林外史学会(筹),副会长
6.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常务理事
7.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8.《气象科技进展》,特约编委
9.《阅江学刊》,常任编委
(五)获奖及其他
1996年,《中国小说学通论》获得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气象史话》视频获得全国气象科普二等奖
2015年,全国气象科普先进工作者
2016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气象史话》,主持人
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主持人
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主持人
2013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气象与生活》,主讲人
2016年,江苏省重点在线课程《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主持人
201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主要完成人,
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2006年,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主讲人
2016年,江苏省十三五规划重点教材《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