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后,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江苏省青年托举人才,江苏省A类重大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党员,校青年工作委员会自动化与电信学部首届召集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学业帮扶先进个人。长期从事新一代军事隐身技术、微波成像、无线能量传输与能量收集、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天线分析与设计、光学超材料、超宽频带技术、无线电波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主讲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虚拟气象仪器等课程。主持多项国家级、军工、省部级项目,受邀为SCI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IF:5.5)、Sensors(IF:3.576)、Applied Sciences(IF:2.838)客座编辑,同时为IEEE TAP、IEEE TEMC、IEEE AWPL等SCI期刊审稿专家,2023全国天线年会分会场主席。团队现有在读学生20余人,指导学生获批项目与竞赛20余项。指导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主要技术成果包括:(1)提出了基于破坏性干涉效应的高透波率天线罩,利用非激发态通带解决了传统天线罩产品损耗高的性能瓶颈;(2)基于耦合效应研究了具有超宽频带特性的隐身材料,区别于传统电路模拟型结构,该方案在利用高阶模式激励解决了传统方案工作带宽离散、不连续的问题,大幅度地提升了天线罩的隐身及通信性能;(3)研发了天线多模式重构技术,该方案利用人工超构材料实现了对天线的波束宽度以及辐射方向的多模式重构功能;(4)研究了基于石墨烯的大角度吸收表面技术,该研究解决了传统吸收材料厚度高、作用角度受限以及吸收效率低的问题;(5)利用电磁带隙结构提出抑制电源层噪声方案,该技术可取代传统电源完整性设计中的大量集总去耦元件,是电源完整性领域的关键技术。【科研成果】SCI: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025)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25)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25)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24)ACTA Physica Sinica (2024)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24)ACTA Optica Sinica (2024)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2024)ACTA Optica Sinica (2024)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23)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23)ACTA Optica Sinica (202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2021)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20)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19)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1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2019)IEEE Access (2018)教改论文:[1] 王哲飞,万发雨,“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un. 2024。发明专利:[1] 王哲飞,张晋滔,“大入射角度与极化不敏感的超宽带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专利号:202211598303.9,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日:2024年4月26日。[2] 王哲飞,张晋滔,“一种具有独立控制工作模式的新型频率选择表面”,专利号:202211599140.6,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日:2023年11月3日。[3] 王哲飞,黄佳俊,“一种极化独立控制多模式可切换的频率选择滤波器”,专利号:202310738559.3,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日:2023年8月17日。[4] 王哲飞,李超,“具有极化可重构特性的频率选择表面”,授权日:2024年。学术报告 (*通讯作者):[1] 黄佳俊,李超,吴杰,杨正好,王哲飞*,“多通带与极化独立调控的频率选择设计,”全国天线年会-频率选择表面分会场主席,特邀报告,2023年8月22日。[2] 黄政峰,史啸天,赵延河,聂禾阳,侯建强,王哲飞*,“通讯口多级SPD的一体化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研究,”全国天线年会,2023年8月22日。[3] 聂禾阳,李旺,黄政峰,侯建强,王哲飞*,“适用于机载的双频段全向刀型天线,”全国天线年会,2023年8月22日。[4] 赵延河,李旺,黄政峰,侯建强,王哲飞*,“应用于无人机的全向双极化刀形天线设计,”全国天线年会,2023年8月22日。[5] 黄政峰,聂禾阳,赵延河,史啸天,侯建强,王哲飞*,“一种用于无线输能系统的圆极化谐波抑制天线设计,”全国天线年会,2023年8月22日。[6] 黄政峰,史啸天,赵延河,聂禾阳,侯建强,王哲飞*,“通讯口多级SPD的一体化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研究,”全国天线年会,2023年8月22日。EI:[1]Z. Wang et al., “A design of miniaturization LPDA antenna with ultra wideband,” 2015 IEE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wave, Antenna, Propagation, and EMC Technologies (MAPE).[2]Z. Wang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wideband radome with lumped resistor,” 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EICT).[3]Z. Wang et al., “Frequency-selective rasorber based on equivalent circuit analysis,”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magnetics in Advanced Applications (ICEAA).[4]Z. Wang et al., “Frequency-selective rasorber with tri-resonant absorption band,”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nd USNC-URSI Radio Science Meeting (AP-S).[5]Z. Wang et al., “Novel low-profile circular-polarized antenna based on huygens source,”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nd North American Radio Science Meeting (AP-S).[6]Z. Wang et al., “Circular-polarization discriminator based on cascaded multilaye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nd North American Radio Science Meeting.【主持项目】[1]2023.6-2024.12,基于破坏性干涉效应的高透波率吸收结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持。[2]2023.12-2025.12,省人才计划,主持。[3]2021.8-2024.8,基于干涉效应的传输型能量收集表面机理与应用研究,双创博士,主持。[4]2023.7-2025.6,高透波率雷达隐身天线罩的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主持。[5]2021.3-2024.3,传输型有耗人工吸收媒质的机理研究,主持。[6]2022.9-2023.9,机载****辐射****研究,军工横向,主持。[7]2021.3-2022.3,可重构超材料天线设计,横向,主持。[8]2023.6-2023.9,电波传播损耗计算模块开发,横向,主持。[9]2023.6-2023.9,RCS转台软件集成项目,横向,主持。[10]2022.12-2023.12,****芯片测试平台,横向,主持。[11]2023.5-2025.5,基于人工表面的相控阵,横向,主持。[12]2022.12-2023.12,基于3D电控超构材料的波束重构技术研究,横向,主持。[13]2023.9-2024.9,机载****天线,军工横向,主持。[14]2024.6-2025.6,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3123169970,教育部人力资源提升项目,主持。[15]2024.6-2025.6,上海指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122886561,教育部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主持。[16]2023.12,江苏省“双创团队(重点)”(核心人才),项目编号:JSSCTD202308,江苏省教育厅。[17]2023.10-2024.9,航空部附件外委检测,军工项目,主持。【学生培养】学生主持项目:[1]2024.3-2025.3,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吸收滤波可重构设计,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自然科学类,实践计划,1.5W,学生:黄佳俊,指导教师:王哲飞。[2]2023.3-2024.3,极化不敏感宽带大角度可切换空间滤波器/屏蔽器,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自然科学类,实践计划,项目编号:SJCX23_0378,1.5W,学生:张晋滔,指导教师:王哲飞。[3]2023.5-2024.5具有超宽带广角稳定性的吸收器研究与设计,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310300079Y,0.6W,学生:侯自如,指导教师:王哲飞。(2023.4-2024.4,具有超宽带广角稳定性的吸收器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XJDC20231030005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学生:侯自如,指导教师:王哲飞。)[4]2023.6-2024.6,基于隔离槽的双极化全向机载天线的开发与设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ZYJHDC202309003,0.5W,学生:陈鹏飞、周加烨、黄仁健,指导教师:王哲飞。[5]2023.6-2024.6,基于MIMO技术的5G终端天线研究与设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ZYJHDC202309020,0.5W,学生:杜骅、王佳锋,指导教师:王哲飞。[6]2024.4-2024.4,基于微波频段破坏性干涉效应的高透波率传输特性研究,项目编号:XJDC20241030041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学生:XXX,指导教师:王哲飞。[7]2024.4-2024.4,基于石墨烯超表面的超宽频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XJDC20241030041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教师:王哲飞。[8]2024.4-2024.4,人工电磁吸收结构的低损透波特性研究,项目编号:XJDC20241030041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教师:王哲飞。[9]2023.4-2024.4,小型化平面四臂螺旋圆极化天线研究,项目编号:XJDC20231030060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学生:王佳锋,指导教师:王哲飞。[10]2023.4-2024.4,无人机全向机载天线的开发与设计,项目编号:XJDC20231030059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学生:陈鹏飞,指导教师:王哲飞。2023.4-2024.4,基于MIMO技术的5G终端天线研究与设计, 项目编号:XJDC20231030056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 学生:杜骅,指导教师:王哲飞。学生竞赛获奖:[1]2023.7,多模式可切换全覆盖型天线罩设计,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类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学生:张晋滔、李超、吴杰,Ⅱ类竞赛,指导教师:王哲飞。[2]2024.7,多模遁形——基于多模式超构表面的动态隐身天线系统,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三等奖,Ⅱ类竞赛,学生:黄佳俊、徐放、高群,指导教师:王哲飞。[3]2024.7,基于电磁超表面的多模式全向天线罩,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三等奖,Ⅱ类竞赛,学生:李超、吴杰、姜钰杰,指导教师:王哲飞。[4]2023.12,翼心科技——低风阻多频机载天线技术领跑者,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银奖,学生:吴杰,指导教师:王哲飞,万发雨。[5]2023.7,多模式可切换天线罩设计,飞腾杯第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证书编号:GEDC03231030001053,学生:张晋滔,吴杰,李超,指导教师:王哲飞。[6]2023.6,全覆盖型超广角多功能FSS滤波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证书编号:2023265,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学生:黄佳俊、张晋滔、彭雨轩、张天豪,指导教师:王哲飞。[7]2023.6,无人机应用的双极化全向机载天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证书编号:2023415,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学生:陈鹏飞、黄仁健、沈汉清,指导教师:王哲飞。2023.6,新型MIMO 5G天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证书编号:2023414,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学生:周加烨、周德诚、贺宇晨,指导教师:王哲飞。【主研项目】[1]2019-2021,RF能量电磁产品解决方案,项目编号:ZY201630,立项部门: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职责:针对433MHz的电磁波,利用微波扼流结构设计微波炉的电磁屏蔽门,防止电磁能量的泄露。[2]2019-2021,Low profile radiator element,项目编号:HO2017050001D4,立项部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职责:为同时满足移动通信的基站的2G,3G,4G频段应用需求,基于AMC结构设计了低剖面的双极化宽带天线。[3]2018-2020,电控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结构设计,项目编号:ZY201630,立项部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职责:该项目主要负责者,设计具有宽带传输窗口的可调无耗频率选择表面,实现超宽带传输窗口从透射到反射的工作状态切换。[4]2015-2017,人工电磁表面对微波波段电磁波的高效人工调控:机理与应用。项目编号:61571155,立项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职责:对微波波段相位非连续人工电磁表面机理展开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磁波相位调控器件。[5]2016-2017,电源噪声高频滤波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B2016010005,立项部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职责:设计了多种小型化EBG单元抑制开关噪声,保证电源完整性。[6]2015-2017,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超材料宽带透射、吸收天线罩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1877006,立项部门:航空科学基金。职责:负责该项目全部工作,设计多种具有高透射率的吸收/透射型天线罩。[7]2013-2016,117#共形天线主动阵面布阵及仿真。项目编号:20130901,立项部门:国营第七八一厂。职责:设计8-18GHz的小型化超款带天线单元。
+
个人简介
个人信息
- 性别:男
- 职称:讲师(高校)
-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 所在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学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曾获荣誉:
- 2021-04-08 曾获荣誉当选: 江苏省重大人才计划A类人才
其他联系方式
- 邮箱:wang_zhef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