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洪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
52
  • 性别: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博士学位
  • 所在单位: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博士:环境生态学

硕士: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应用气象学、农业专硕

研究领域:

领域:农业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 

方向: 

(1)植物-土壤-环境-微生物生态互作及生态农业; 

(2)环境污染修复及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生态修复改良; 

(3)工厂城市污泥及工农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及循环经济;

(4)全球环境变化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温室气体减排;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3年9月-1987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与植物营养系本科;

1987年7月-2004年8月在扬州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从事化工废物资源化利用、新型肥料研发和利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等的研制开发工作; 

2004年9月-2008年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全日制博士,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微生物、植物病原菌拮抗微生物、植物微生物互作分子生态学、生物有机肥、土壤污染修复、微生物防治及连作障碍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开发工作。 

2008年10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田温室气体产生的微生物生态学机理及防控、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水污染修复、大气污染及酸雨防控、连作土壤机理及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盐碱土中低产土壤改良、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生物有机肥、植物-土壤-环境-微生物生态互作、农药及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等的教学研究工作。

社会兼职:

(1).现担任科技部专家评审库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库同行专家和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专家; 

(2).国家基金委科技评审专家; 

(3).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专家;

(4).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5).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6).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6).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7).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8).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9).中国环境学会会员(S290001424M); 

(10).中国生态学会会员(SZ88700480M); 

(11).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理事;

(12)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13)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4).Current Microbilogy 和 Restoration EcologySCI学术刊物编委。

科研成果:

近几年主要科研项目 

1.黟县重点区域水稻田土壤调查与安全利用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效果评估技术服务(项目编号:HSCX2021CG008),2021.4-2022.3

2.盱眙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效果评估技术服务(项目编号HAPH2020092501),2020.4-2021.2

3.西瓜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模型及土壤功能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1.1-2018.12.31,课题主持,项目编号:31670500

4. 清潩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与功能恢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十二五国家(环保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计划,2015.1-2017.12,项目科研骨干,项目编号:2015ZX07204-002,

 5.设施栽培瓜果连作障碍调控技术集成产业化示范,科技部国家星火计划,2013.1-2014.12,项目主持,项目编号:2013GA690345 

6. 利用有机(类)肥料调控我国土壤微生物区系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1-2015.12,子课题主持,项目编号:201103004; 

7. 退化红壤肥力重建及生态功能定向培育技术研究-花生连作障碍生态生化调控技术,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京农业大学第三子课题,2009.1-2011.12,子课题主持,项目编号:2009BADC6B003-3

8. 设施栽培黄瓜连作障碍调控技术及生物有机肥研制,2010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2010.8-2012.12,项目主持,项目编号:cx(10)205 

9. 瓜果蔬菜设施栽培连作障碍微生物生态调理防除技术,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2009.3-2011.12,项目共同主持,项目编号:BE2009346 

10. 磷肥厂废渣磷石膏资源利用--生产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010.1-2013.12,项目主持,项目编号:2009241 

11. 番茄体内化感物质与枯萎病发生关系研究,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南京农业大学),2009.1-2010.12,项目主持,项目编号:BM200720301 

12.多功能菌Bs211的生态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09.1-2010.12,项目主持,项目编号:BM2008009 

13.西瓜/旱作水稻间作抑制西瓜连作枯萎病的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11.,研究骨干,项目编号:30871599/C110305 

14.10%氯氰菊酯水乳剂等30种药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及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7.3-2014.7.3 13. 25%醚菌酯悬浮剂等25种药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及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8.5-2014.8.5 

15. 1.14%甲维盐乳油等52种药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及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2.5.17-2013.5.31 

16. 0.8%杀螟丹颗粒剂等34种药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测定,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及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2.5.20-2012.12.31 

部分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1.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及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910233817.2

2. 一种含磷石膏的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910035391.x 

3. 生物法回收含银废水中银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0910213078.0 

4. 白腐菌腐解剂及白腐菌生产有机污染物腐解剂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010117356.5 

5. 用尖孢镰刀菌培养毒素的方法及其作为除草剂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910025940.5 

6. 舒展曲霉抑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作为抑菌剂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910025939.2

 7. 二次嫁接消除作物连作障碍的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010139997.0 

8. 黑青霉及其代谢产物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0910025936.9 

9. 含磷石膏的玉米促长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010017292.1 

10. 红壤种植花生专用种衣生态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010104842.3 

11. 含磷石膏的油菜促长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010018239.3 

12.杨树在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10246086.2 

13.食用菌下脚料生产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010151096.3 

14. 利用蚕蛹生产白僵菌的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010132214.6 

15. 含磷石膏的番茄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010100554.0 

16. 瓜果类蔬菜专用抗病虫生物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010115034.7

17. 用磷石膏生产蚕豆专用生物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010109741.5

18.温室气体测定仪及测定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110046054.8 

19.水稻专用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010617073.7

获奖:

1.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四)参与研制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与土壤健康保持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得2016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023-04)

2. 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十一)参与研制的“农业废弃物生物利用集成及其在农业减肥增效中的推广应用”成果获得2016年度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成果奖三等奖(2016)

 3. 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三)参与研制的“农业废弃物生物利用集成及其在农业减肥增效中的推广应用”成果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JSFSJ2015-1-02-03R) 

4.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磷肥厂废渣磷石膏生产土壤改良剂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及其农业应用”成果2013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3-3-100-R1) 

5.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八)参与研制的“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有机肥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成果201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1-17-R8)。


其他学术成就:

  1. 一种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及应用,申请号:201710870283.9,申请日:2017.9.18. (发明人:吴洪生)

2. 一种场地有机污染化学氧化-光催化联合修复技术及应用,申请号:201710878725.4,申请日:2017.9.22. (发明人:吴洪生)


社会兼职
  •  (1).现担任科技部专家评审库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库同行专家和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专家;
    (2).国家基金委科技评审专家;
    (3).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论文评阅专家;
    (4).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5).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6).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6).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7).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8).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
    (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S290001424M);
    (10).中国生态学学会会员(SZ88700480M);
    (11).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理事;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农业环境与土壤生态

团队介绍:从事农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生态修复,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与修复,设施栽培连作障碍机理与修复,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碳中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植物-环境-土壤-微生物互作生态。

其他联系方式
  • 邮编 : 210044
  • 通讯/办公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宁六路219号
  • 移动电话 : 15005192428
  • 邮箱 : yzwhs@126.com
研究方向
  • 农田土壤污染调查及修复,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及修复,设施栽培连作障碍机理与修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手机版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是第 位访客

2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NUIST备8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