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扬

讲师(高校)

 硕士生导师
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
性别:女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教师教育学院(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
电子邮箱: 003740@nuist.edu.cn

个人简介

李昂扬 中共党员 满族 女

北京师范大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博士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Group processe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urrent psychology;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等SSCI期刊审稿人



【个人学术网页】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Angyang-Li-2

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2-1706-5105


【关于本人】幽默乐观、尽责。(ENFP,E51分;养狗人士)

Open Time:每周四14-15点 揽江楼S412办公室。

【本人心水学生类型】 有责任心、热爱学习、主动交流、坚韧乐观、注重细节、忠诚专一~


科学与技术教育  研究领域主要采用实验及干预研究、质性访谈、量表开发与问卷调查等量化方法,探索科学教师素养,以及家校社协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机制。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创造性的新培养路径。


【心理学  研究领域】主要采用实验及干预研究、质性访谈、量表开发与问卷调查等量化方法,探索儿童与青少年情绪与社会化发展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具有眼动、核磁等培训和学习经历。

1. 儿童情绪与社会化发展:困境儿童与青少年(留守、贫困、孤儿等)的不安全依恋及其情绪调节特点及干预。

2. 跨文化依恋研究:依恋与情绪调节、儿童期和成人期依恋混乱特点之中美对比、中以对比。

3. 探索混乱型依恋与童年期逆境、边缘型人格、解离障碍、抑郁、焦虑与压力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具有丰富心理健康实践经验,尤其是针对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教育集团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家,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台州分校、辽宁省光明孤儿学校共有长达5年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师经历。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国际催眠师、心理辅导师、亲子沟通师、学习能力指导师、国家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资质擅长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优势、从自我怜悯视角关爱自我,专注于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技术。关注亲子关系情绪调节咨询应用:亲子关系课程开发与品牌打造(与北师大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国家心理督导师、北师大教育集团共同开发)。


【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社会心理学亲密关系方向知名专家,Texas A&M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Rholes, S.以及管理学教授Paetzold, R.深入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合作发表跨文化的混乱型依恋研究数篇;同时与Syracuse University学者合作发表文章1篇。与Harvard Medical School、Bar-Ilan University学者的学术合作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依恋类型成人的生育意愿的中美对比研究。


【翻译出版著作】《再见,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的最新研究与治疗实用指南 》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论文发表】

[1] Li, A., Wang, S., Paetzold, R. L., & Liu, X. (2023).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adult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scale in Chinese adults. Current Psychology, 42(9), 7618-7628.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1-02041-7. ( 第一作者,国际合作,SSCI )

[2] Li, A., Wang, S., & Liu, X. (2023).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young adul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the buffer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Current Psychology, 42(9), 7701-7711.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1-02126-3.( 第一作者,SSCI )

[3] Li, A., Wang, S., & Liu, X. (2023).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as ecological assets, prosocial behaviors and problem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diating role of positive coping. Current Psychology, 42(19), 16061-16069.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0-01098-0( 第一作者,SSCI )

[4] Wang, S., Li, A.,* Cai, M., Su, J., & Liu, X. (2022). Mother-child attachment and resilience in Chinese impoverished childre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Current Psychology, 41(8), 5020-5029.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0-01017-3( 通讯作者,SSCI )

[5] Li, A., Wang, S., Cai, M., Sun, R., & Liu, X. (2021). Self-compassion and life-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self-quarantined resi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positive coping and gende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0, 110457.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20.110457 (第一作者,SSCI ,Elsvier全球高被引心理学全球前2%)

[6] Wang, S., Li, A.,* Su, J., & Sun, E. R. (2023).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shyness and resilience. Current Psychology, 42(24), 20463-20473.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2-03121-y( 通讯作者,国际合作,SSCI )

[7] Li, A., Wang, S., Paetzold, R. L., Rholes, W. S., & Liu, X. (2023). Childhood trauma and its link to adult dissociation: The role of mentalizing and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in a Chinese adult sample. Journal of Trauma & Dissociation, 24(5), 559-574. https://doi.org/10.1080/15299732.2023.2195395( 第一作者,国际合作,SSCI )

[8]Li, A., Wang, S. (2024). Self-compassion and general well-being of COVID-19 pati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positive coping. Current Psychol 43, 11854–11864 (2024).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3-05303-8( 第一作者,SSCI )

[9]Li, A., & Wang, S. (2023). Parental Neglect During COVID-19 and Children’s Life Satisfaction in Rural Communitie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Avoidant Attachment and Self-Compassion.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16(6), 2373-2390. https://doi.org/10.1007/s12187-023-10068-4( 第一作者,SSCI )

[10] 王江洋,李昂扬 & 聂家昕.(2020).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02),228-239.( 通讯作者,CSSCI 

[11]王江洋,王晓娜,李昂扬,高亚华 & 温文娟.(2017).孤儿学生的自我污名及其对社交拒绝归因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6-17. (北大核心)

[12] 王烁,李昂扬,苏君阳. (2021). 近十年国际教育评价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J].黑龙江高教研究, 39(01):14-22.(北大核心)

[13]黄宇琛,徐健捷,李昂扬,甘凯宇 & 邓衍鹤.(2021).大学生外表拒绝敏感性与物质主义的关系:自我客体化与整容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蚌埠学院学报(06),83-86.

[14]王江洋,李昂扬,孙琪,高亚华,温文娟 & 王菲.(2017).辽宁省孤儿学生特殊心理问题表现与干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25-131.

[15]王晓丹,张悦 & 李昂扬.(2018).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网络平台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5),458-462.

[16]王江洋,李昂扬 & 聂家昕.(2020).留守儿童的自我污名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辽宁教育(12),56-60.

[17]王江洋,李昂扬,孙琪,高亚华,温文娟 & 王菲.(2017).辽宁省孤儿学生特殊心理问题表现与干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25-131.

 

【主持与参与课题项目】

[1]主持2023 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项目号:23TYC004)(在研)

[2]主持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后疫情时代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特点及干预对策研究》(项目号:2023SJYB0193)(已提前结项)

[3]主持2024年江苏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自我关怀视角下青少年心理韧性的评估与干预研究》(项目号: B-b/2024/01/183)(在研)

[4]主持2024年校级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提升研究 (在研)

[5]主持【国际合作课题】跨文化混乱依恋及其影响因素(与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管理学院Paetzold, R.教授以及该校心理学院教授Rhole, S.合作课题,长期合作发表)

[6]核心成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优先关注课题《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项目号:CFEA19061)

[7] 参与儿童阅读障碍的认知机制及其干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8] 重点参与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不当使用及其心理需要缺欠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9] 重点参与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横向课题)

[10] 重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国家一般项目“去自我污名心理视域下的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1] 核心成员重点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情绪感染现象研究——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疫情防控学生专项研究项目)

[12] 重点参与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孤儿学校学生特殊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干预研究” 

[13] 核心成员重点参与抚顺市教育局委托课题“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研究”

[14] 核心成员重点参与参与荷兰统计学联盟“元分析基于R的管理学研究公益项目”,负责对管理学、心理学领域的文章进行元分析编码。

[15] 核心成员重点参与参与Open Science公益翻译项目,翻译文章《使用JASP进行贝叶斯分析与结果报告的指南》浏览量已达2550+(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vy_pJwhQs_-6NuLbRwMig)


【参会经历】

15)2024年12月国际“人智时代”的教育学术交流大会(中国 南京)《  Attitudes towa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最佳报告奖)

14) 2024年7月中国社区心理学大会(中国 贵阳)《童年虐待与忽视与女性解离反应的关系》(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13) 2024年8月 中国管理心理学大会(中国 桂林)《数智化时代教师课堂创造力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12) 2023年7月中国临床心理学学术大会(中国.珠海)《混乱型依恋儿童流量表的编制》(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11) 2020年国际心理学大会(捷克 布拉格)Teachers Matters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oral presentation(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10) 2020年第12届国际测量会议(卢森堡 卢森堡)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dult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Scale in Chinese Sample. oral presentation(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9) 2020.05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2020学术年会、口头报告《新冠肺炎疫情下隔离居民自悯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8) 2020.04北京高校应用心理与认知科学联合论坛、口头报告《混乱型依恋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检验》(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7) 2018.11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北京)硕博论坛《留守/非留守儿童希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师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6) 2017.11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重庆)硕博论坛《孤儿初中生师生、同伴依恋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污名与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5) 2017.08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中国.深圳)口头报告《留守儿童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相关关系——留守初中生与普通初中生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4) 李昂扬,杜丹丹,王江洋, & 刘妍.(2016).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师生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3) 李昂扬.(2015).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复原力调查及探讨.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二等奖摘要集 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2) 李昂扬.(2015).依恋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 第一作者 口头报告

1) 李骋诗,王江洋 & 李昂扬.(2015).身份污名词对孤儿拒绝敏感性的阈下启动研究.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获奖荣誉】

2019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2019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18-2022 北京师范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蝉联,班级前5/25) 

2018-2019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师大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班长)

2022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二等奖

2017辽宁省优秀毕业论文提名奖《留守儿童依恋与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污名与心理弹性的并行中介作用》

2016 沈阳市优秀党员

2013沈阳市优秀团学干部(学生会主席)

2014 沈阳市模范大学生

2015 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级一等奖(省级)

2013 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级二等奖(省级)

2012 辽宁省“挑战杯”课外学术大赛省级三等奖(省级)

2012 辽宁省政府奖学金

2010-2017 沈阳师范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蝉联本硕7年)


【学术技能】

软件:SPSS; Mplus; JASP; R; Python;NVivo;Matlab;psychotoolbox;jamovi;citespace

[1]2019年7-8月于南京思影科技有限公司学习眼动技术及眼动数据处理(基于R)。

[2] 2019年8月于南京思影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任务态fMRI技术及数据处理(基于matlab)。

[3] 2018年8月中科院朱廷劭大数据研究组大数据心理学方法培训班(基于Python)。

[4] 2015年6月参加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质性研究工作坊,关于社会科学中的扎根理论

[5] 2015年7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刘红云教授工作坊,学习Mplus软件并学习潜变量增长模型等纵向研究统计方法。

[6] 2015年10月参加温忠麟教授的工作坊,学习结构方程模型及中介调节的方法及基本原理以及HLM基本原理及操作

[7] 2015年11月参加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静教授讲授元分析(基于CMA软件)

[8] 2016年06月参加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孙静教授学习多水平层次分析(基于Mlwin)

[9] 2017年8-9月参与台湾统计学者张伟豪PLS(基于SmartPLS);SEM(基于Mplus)

[10] 2021年学术年会“健康心理学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工作坊”之《健康行为预防及干预类文章写作》(北京大学甘怡群、北京师范大学林丹华主讲)

[11]2023年8月参加临床心理学领域网络分析培训班提高班 (基于R)

[12]2024年1月参加脑电与深度学习结合技术培训班(基于Python)

等持续精进学习中......


【指导学生获奖或学术发表】

[8]2024年12月国际学术会议“人智时代”的教育学术交流大会(中国 南京)(口头报告;硕士和本科生)

[7]2024年8月 中国管理心理学大会(中国 桂林)《数智化时代教师课堂创造力的结构与影响因素》(口头报告;本科生

[6]2024年8月 SSCI under review  本科生

[5]2024年1月 SSCI under review  本科生

[4]2023年校级大创项目铜奖本科生(已结项)

[3]2024年校级大创项目(资助)本科生(已结项)

[2]2024年校级大创项目本科生(已结项)

[1]2024年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比赛哲学与社会科学调查与学术论文 二等奖  本科生

更多指导学生的方法与技巧正在探索专研中..............

2025.04.05

      

 


工作经历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

[1]【心理学 研究领域】
[2]【科学与技术教育 研究领域】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